前言博星优配
文史博星优配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一张亮丽名片。近年来,晋博星优配江市政协始终把文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、基础性工作来抓,编纂出版了《安平古巷旧医庐——名老中医赵正山史料拾零》《印记——晋江地名文化摭谈》等一批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,充分发挥了“存史、资政、团结、育人”作用。
为进一步推进“书香政协”建设,即日起,拟在“晋江政协”微信公众号开设“书香政协•文史阅享”栏目,登载部分政协文史资料,敬请关注。
晋
江
文
史
东石港,位于我省围头湾内。港湾宽阔,水深无礁石,为天然避风良港。早在明清时期,海运就颇发达。彼时东石船商数十户,置有五百吨位的三桅大船(俗称乌槽)百艘。北航旅顺、大连、天津、山东、上海、宁波、福州,东渡台湾,南下新加坡、菲律宾、印尼、仰光、安南等地,对沟通南北和海内外物资起了一定的作用。鸦片战争后,福州、厦门开埠,商旅和华侨由此出入日繁,东石港就是作为与各地相连接的中转港口而闻名的。
展开剩余64%旧时的东石码头
民国初年,泉州的陆路交通虽有古陵大道,然其宽不过一二米。况车舆驴马,已日渐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。有鉴于此,华侨陈清机先生于1919年创办了泉安民办汽车路公司(以下简称“泉安公司”),汽车往来于泉州与安海之间。其后,为了开辟陆路与海路的联运,泉安公司又承租“飞英”“飞风”号轮船,航行于安海与厦门之间。船分别停泊于后库、黄墩二渡头。因受潮汐限制,水位又浅,无法定班通航,商旅多有不便。1926年,泉安公司曾计划疏浚东石港,再在五里桥中亭对面建造码头。但因投资过大、资金匮乏而作罢。1929年,泉安公司董事会商议把公路打通至东石,在东石建造码头,并与厦门海运公司商定派“顺安”轮,每天定时定班由东石直驶厦门。商议既定,泉安公司乃聘请雷天铨工程师设计,并准备建造。不料,由于海港权属问题引起纠纷,造成东石蔡姓同萧下渔民的械斗。幸亏旅马来亚华侨蔡天锡出示了向萧姓渔民购买的海契,并将产权献给东石蔡姓,支持码头的建造。又由旅星马华侨、东埕村蔡德霜,玉井户蔡枇杷,埔上户蔡世玺,西宅户蔡世广等募股组成东石码头地产公司,配合泉安公司排除一切阻力,始得建成。
东石蔡姓村民分为十户,根据募股出资多寡分配装卸业务的工作日。其分配为金埔户七天、西宅户六天、玉井户三天、后湖户三天、衍宅户一天、东埕户五天、西郊户三天、银炉户二天、西尾叶户一天。
东石码头于1932年破土动工,至1933年8月竣工启用。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嗣后金门、厦门相继沦陷,交通中断。1938年驻泉军队旅长钱东亮恐日军来侵,下令炸毁。现在的码头是1947年复建的。
今天,东石港增建一座码头,港口货物吞吐量大,对“四化”建设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。
(作者:蔡福藩博星优配,选自2024年晋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《晋江工商史料选辑》)
发布于:北京市大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