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】4月以来财惠赚,券商发债“补血”势头强劲,迎来一波小高峰。据证券时报·券商中国记者统计,本月已有超7家券商获批发行公司债、次级债券,多家券商发布债券募集说明书或发行结果公告。
在公司债发行方面,东吴证券、国泰海通、中泰证券、南京证券、东方财富证券等陆续获批新发公司债。如东吴证券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80亿元公司债券;国泰海通获批不超过600亿元财惠赚,中泰证券获批不超过200亿元。同时,国金证券、财达证券、东北证券、国信证券等公告了公司债券、短期融资券等债券的发行结果或募集说明书。
今年以来,券商发债融资成本大幅降低,票面利率普遍在1.6%至2.2%之间,中位数约2%。以国金证券为例,其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(第二期)实际发行规模12亿元,期限3年,票面利率1.98%。
次级债券发行也呈抬升趋势,今年以来公告获批的券商达6家,其中两家获批永续次级债。国信证券、东方证券分别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200亿元、100亿元永续次级债券;国元证券、光大证券、华西证券、财达证券获批次级债券,公开发行面值分别不超过30亿元、150亿元、20亿元、30亿元。次级债券募资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、偿还到期债务等。
从整体规模看,Wind数据显示,截至4月14日,51家证券公司境内合计发行196只债券,发债规模合计达3309.98亿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.4%。券商短期融资券年内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55%,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合计发行67只短期融资券,发行总额达1027亿元。
从发行规模排名看,广发证券、中国银河证券境内发债规模最大,分别为275.6亿元、274亿元;华泰证券、国信证券、国泰海通境内发债规模超200亿元;招商证券、平安证券、中信建投、中信证券境内发债规模超100亿元。
业内人士分析,券商发债规模受市场环境和政策影响。在强市环境下,券商发债多用于满足业务发展资金需求;弱市环境下财惠赚,以维持债券存量规模为主;震荡行情期间,债券发行规模主要受相关政策影响。(陈十一)
大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